健康宣教

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健康宣教

中医冬季养生

2017-12-01 浏览次数:1233
分享



中医冬季养生        冬天是最适合进行滋补的一个季节。天气寒冷,这个时候的户外活动大量减少,正是为身体积蓄能量的最佳时间。这个时候进行养生,不仅能够帮助身体驱除寒冷,同时还为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。接下来,就让我院中医科主任蒋智华为大家普及冬季养生知识,一起来看看吧。
第一:起居调养
        中医强调了“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也就是说,在寒冷的冬季,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。正如“冬时天地气闭,血气伏藏,人不可作劳汗出,发泄阳气。”因此,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而衣着的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即易感冒也会耗阳气。
        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中医认为:“寒为阴邪,常伤阳气。”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,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,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。同样,人体如果没有阳气,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。所以,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养藏”,适当添加衣物。
第二:饮食调养
  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、“无扰乎阳”、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:“……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躁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如:牛羊肉、乌鸡、鲫鱼等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等。还可多饮豆浆、牛奶。另外,糯米性温,有暖胃等功效,故在南北方都有讲究冬天多吃糯米饭的习俗。
冬季进行食补可得因人而异的,这是因为我们吃的东西有谷肉果菜之分,而人也有男女老幼之别,个人的体质也有虚实寒热之辩,本着中医养生的原则,强调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。因此,冬天进步,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,千万不要人云亦云。
第三:运动养生
        立冬过后,天气逐渐转冷,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开始冬眠,不少人也深重脑倦,只想待在家中,根本不想走到户外,更不用提参加体育锻炼了。事实上,这样对健康有害无利,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,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,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,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。因此在冬天仍坚持锻炼的人很少患病,正如俗话所言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
  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气温的降低,人在立冬以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放缓,因此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,以防止适得其反。健身操、太极拳或跳舞、打球等运动均是立冬锻炼的不错选择。  
第四:情志养生
       在冬季,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,因此,冬季养生要注重于“藏”,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。换言之,精神上要豁达乐观、合理用脑、保持良好心态。以保护阳气,而不过度消耗阴精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,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,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以保持心态平和。同时,要多晒太阳。因为冬季天黑的早,光照时间短,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,因黑夜来临时,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能影响人的情绪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。在起居调养上要有规律,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,并注意背部保暖(有利于阳气潜藏)。同时还要适度运动,如做操、散步等。
 
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:
 
  1.调节饮食:脾胃是后天之本,若饮食不节制,会轻易伤到脾胃,容易造成多病早衰。
  2.经常运动: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,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。
  3.多吃良药: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、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。
  4.温顺性情:保持良好的心态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。
  5.适饮药酒: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,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。
  6.均衡营养: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,荤素合理